Creation 創作誌

 當代.迷思.出口
楊鼎献

文化是每個人最習以為常、且根深蒂固的,忠實的(honest)創作者會將固有文化的要素與生活的真實性,融合於創作之中。台灣的視覺創作中,仍可從許多作品看出,他們對於西方歐美藝術的仿效與模擬。身在台灣,身為一個中國文化的成員,對於現代與未來,經常感到迷失與茫然。東方與西方、傳統與現代、互相對立的矛盾宿命,存在著選擇性的兩難。然而,在近年西方思維以及功利主義過度發展而漸趨消殆之時,東方文化的思維和價值觀,獲得了新的關注與嘗試。


陰陽理論是中國傳統的宇宙觀,它可以解釋自然界具有相互關係的事物與現象。基本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包含著陰陽,而且陰陽兩著的運動,影響著事物的變化及所產生的面貌,所以可以說陰陽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,依據古代中國哲學的主張,認為假若可以使陰陽兩方達到和諧,及可以使任何的事物達到理想的完美狀態,因此陰陽兩極不僅是中國道家的中心思想,亦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的原則。


  互補7-或躍在淵

畫布/

墨汁‧麻繩‧壓克力
120x120cm 100S
2008



陰陽理論作為一個哲學本體論,它可以解釋自然界中具有相互關係的事物與現象。陽性與陰性必須同時存在,方能夠成為一個完整的圓,任何單一的一極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。而且陰陽兩極的運動模式,影響著事物變化及所產生的面貌,從靜態並列到互動共生,以致昇華圓融,這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、比例角度、變化位置、階段進程,實在有著極其有趣且深奧的關係與可讀性。陰陽美學中耐人尋味的弔詭與逆向思考,更能引發和刺激出不同的思維,進而表現於視覺創作之上。因此,我們希望藉由陰陽辨證、追求圓融的哲思,從對立到消長,轉化以致合一這樣的弔詭概念,作為一個新的創作進路,以這樣新的視覺創作形式,嘗試對生命做更深一層的探討和體驗。

如果美是一種陰陽調和的展現,那麼這種陰陽調和的性質應該普遍存在在東方繪畫與西方繪畫中。換句話說,這種陰陽之美是不會因著形式、媒材的差異而有所阻隔的。雖然在西方藝術的發展果程中我們可以看出,沿著希臘、羅馬文藝復興一直到印象派、立體派、抽象派,探索西方藝術的真諦,感悟到:以描摹、表現物象逐步進入借物抒情,創造造型意境,幾乎是中、西方藝術發展的共同規律。但是西方藝術的內涵,依然對於深藏於東方哲學思想中的陰陽弔詭觀念,幾無涉略;這也促使我開始嘗試以太極陰陽為題材,並以西方繪畫的媒介與形式,不斷嘗試、印證、體驗、實踐並呈現我在東方哲學思考上所重新獲得的美感思維。


   生命本質的新探索-陰陽為美



  方圓1-開物成務

油彩/畫布

91x91cm 50S
2006

如果可以將本質視為是一種生命最佳狀態的呈現,那麼,陰陽或許可以說是生命或是一切存有的本質。生命本身的展現,本來就不是單面向的,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只有單一意向的。任何單一意向的事物都會讓人感到貧乏。有強就有弱,有白就有黑,這種屬性相對但卻並存並立、互生互長的關係,正同於太極中的陰陽。生命的展現就在這種陰陽相互的轉化之中。如果不是在創作之初就強調某一種意向,那麼又何至於在這樣的激進消解之後歸於貧瘠?生命本身就是不斷的在變化,再真實不過。這,才是生命的本質。




   當代的意識覺察



  方圓10

壓克力/畫布、鋁片

60x60cm
2008

隨著數位技術應用與科技的發展,掀起一波至今未艾的數位革命,促使人們既有的生活型態、教育體制及社會狀況起了重大的變化。在數位化急劇的生活環境下,每個人都被要求在壓縮的時間裡,快速的傳遞、處理大量的訊息;個體的觀點和價值已不被重視,每個個體都只是蟻群的一隻,單一的一隻螞蟻起不了作用,也不重要,重要的只是蟻群整體的工作。

人的完整性已在現實生活的要求下,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,被切割得支離破碎。我們要想找回一點些許的自己,幾乎都不可能,因為,除了這些被要求的角色和功能之外,我們幾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。人們現在因為過度依賴科技,而將其創新價值無限上綱,遺落了科技與人文的平衡,這種失衡的社會生態與價值思維,讓很多人盲目追求效率與競爭,推崇物質上的成就與成功,甚至稱頌形式上的創意與創新,失去對生命的基本認識。



   群體意識與個體意識的調和



  互補2-心原

油彩/畫布

91x72cm 30F
2007

在過去,認為這種個體在團體中的失落,很大部分源自於「團體迷思」(Groupthink);團體行為(亦即決策)在形成之時,個體因為傾向讓自己的觀點或想法與團體一致,使得團體無法有理性的思考,終陷於盲從的失敗與錯誤。蔡國強先生的作品「撞牆」,正是集體迷思之謬誤的最具體呈現。生命在現實中的掙扎,個體在團體中的無奈,這樣的題材已經不需再被強調;然而,每個人的內心最深的關懷,終究是落在找回自我生命的歸屬。我們認為,在當代趨勢中尋求自我完整性的重要關鍵,絕不該是「盲從」與「妥協」,而是「涉入」與「包容」。

我們身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,自脫離不了這樣的群體生活以及社會機制,但是,我們卻不需因此選擇棄絕我們對生命的真實感受。生命本就包含著對立與衝突,但端視我們如何「看待」這樣的「二元並呈」。選擇任何單一的一方,都將落於一種枯竭與極境,如何調和這樣的極端與落差,正是現代人真正的生命課題。



   生命的新出口



  藏玉4-鼎極

油彩/畫布

126x80cm
2008

東方哲思的被重視,象徵著有機的,具生命力的新紀元。從傳統到現代,從類比至數位,從陰陽美學的辯證中,在這樣的脈絡中,我們重新找回心靈的統整。畢竟虛擬不是真實,數位也絕非沒有極限,這些趨勢的落實並不代表對傳統的否定。我們嘗試將陰陽之中的生化演變的各種特質,以視覺創作的方式呈現出來,讓讀者經由視覺產生感知,從感知引發體悟,從陰陽弔詭的辯證過程,領略調和與互補的美感,進而發現,在差異與對立中,其實仍存在著一種平穩與和諧,讓我們能夠重新尋找到擺放生命的新支點。這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新探索,更是對生命本質的終極關懷。



   當代精神的再現



  虛實系列10


2008

我們此次所嘗試,經由陰陽辯證而尋找出新的平衡與出口的精神,實則與當代強調開放多元且共生的新發展趨勢,不謀而合。在當代,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演變,個體的參與方式已更為開放、直接。以維基百科為例,任何人都可以經由網路直接進行編輯和修改,而內容不斷新增的整個維基百科,就是所有參與者所共同完成的作品,而這些參與者也就是維基百科最大的受益者;這種提倡「產用合一」的「維基經濟學」,已成為目前最為人所嘗試的新商業模式。
這樣的群體行為,不存在著傳統的龐大團體壓力,個體可以在開放、共同和對等的環境下,經由不同個體間的合作及協調,產生出協同且多樣的決策內容。至此,我們已經從對「團體迷思」的掙扎,提升到對「群體智慧」(Collective Intelligence)的參與。個體與團體的關係,不再是割裂的衝突,沒有絕對的一方;相反的,他們是共生共利,相互定義的。而這樣的當代新精神,也將成為我們未來創作的新方向。